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做做理疗≠肿瘤康复!这些误区你中招了吗?

很多患者认为肿瘤康复就是简单的“做做理疗”,用红外线照一照、按摩一下酸痛的肌肉,这种观念完全低估了现代肿瘤康复医学。……

  “手术前养好身体就行,康复等治疗后再说”“出院就是痊愈,不需要再做康复治疗”“康复就是按摩理疗,做不做差别不大”……在与肿瘤抗争的路上,许多患者因对康复存在这样的认知误区,错过了最佳恢复时机。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康复医学科负责人王琮特别针对三大常见误区进行了科学解析。她介绍,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科学的肿瘤康复应当从确诊伊始就启动,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贯穿治疗全程的个性化康复方案。

  误区一:康复要等治疗结束?科学证明提前介入更有效

  肿瘤治疗与康复的时序关系已被现代医学重新定义。研究表明,术前康复训练可显著提升患者手术耐受性。“肿瘤患者越早开始术前康复训练,对手术后的恢复就越有利。”王琮表示,2024年,一项涵盖近2000名患者的研究发现,术前2-4周开始康复训练的患者,身体状态明显提升,心肺功能变好,走路也更有力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约20%,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误区二:静养最安全?科学运动才是康复良方

  “肿瘤患者大多担心术后活动会导致伤口撕裂、肢体肿胀等问题的出现,所以采取‘完全制动’策略,出现几乎不活动、不运动的现象。然而,科学运动对肿瘤康复至关重要。”王琮指出,多项研究证实,合理的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不仅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还能增强免疫功能。特别是对于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患者,科学运动方案是康复的重要环节。

  2024年,一项包含超4000名患者的研究表明,与常规护理相比,进行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和组合运动等,均能明显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确诊癌症诊断后,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疲劳、睡眠障碍,对生活质量与身体功能都有负面影响,而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可以缓解这些症状。

  针对正在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前列腺癌或结肠直肠癌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发现:与低、中强度的运动相比,高强度的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训练更能减轻身体疲劳,并改善心肺功能。

  此外,2024年一项结肠癌重要研究表明,有氧运动通过提升关键免疫细胞(CD8+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线粒体功能,能够增强这些细胞的抗癌能力。这种改变能减缓肿瘤生长速度,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并降低疾病风险。

  误区三:康复就是理疗?现代康复是系统工程

  很多患者认为肿瘤康复就是简单的“做做理疗”,用红外线照一照、按摩一下酸痛的肌肉,这种观念完全低估了现代肿瘤康复医学。

  “现代肿瘤康复是系统工程。除传统理疗外,音乐疗法、呼吸康复、虚拟现实技术等新型康复手段都显示出良好效果。综合康复方案能显著改善患者身心状态。”王琮说。

  一项涵盖1326名受试者的研究发现,音乐疗法可以显著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另一项针对乳腺癌患者的研究表明,VR康复训练是一种“游戏化”康复新方式,通过基于虚拟现实(VR)的干预措施,乳腺癌患者可以进行有趣的上肢运动训练,对于上肢活动能力改善及疼痛缓解具有积极效果。另外有研究发现,空气波压力治疗、体外冲击波治疗对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的肘下周长、含水量和皮肤厚度的比率具有显著改善效果,与复合式消肿疗法(CDT)联合使用效果更佳。

  针对肺癌患者的研究发现,肺癌患者手术前后进行呼吸康复,包括呼吸训练、有氧运动、抗阻运动等,可以有效改善其心肺功能、呼吸困难程度、生活质量,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首项综合性分析表明,通过手机APP、智能设备等科技手段的数字化肺康复方法安全可行、易于接受且行之有效,是肺癌患者手术治疗后长期并发症患者康复促进干预的主要手段。

  王琮特别提醒肿瘤患者,在肿瘤康复的道路上,专业、全面的支持尤为重要,科学、规范的康复治疗,全方位、个体化的关怀与支持,对加速肿瘤患者康复、提升生活质量具有关键作用。“为避免以上三大误区,建议肿瘤患者选择正规的专科医院咨询医生,进行个性化、全周期的康复治疗。”王琮说。(蔡琳 杨子佳

[ 责编:肖春芳 ]


上一篇: 人工智能为知识产权保护注入新动能 下一篇: 加速AI战略应用落地 宝宝树打造母婴垂直领域
返回顶部